登录 | 注册欢迎您访问黄河大合唱官网!
首页 > 作品介绍与研究 > 版本介绍 版本介绍

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各种版本 ---- 苏夏

来源:黄河大合唱   时间:2018-02-14 10:07:52  编辑:超级管理员

再谈《黄河大合唱》的各种版本 ---- 苏夏


根据《冼星海全集》(广东髙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刊载,《黄河大合唱》问世至今共有4个版本:其一,

1939年3月在延安时创作的版本(简称:版本1);其二,1941年春在莫斯科期间改写的版本(简称:版本 2);其三,由李焕之在1955年和1987年根据版本2整 理的版本,亦称上海乐团演出本(简称;版本3);其四, 1975年在严良堃主持下,由中央乐团创作组重新整理的版本,亦称中央乐团演出本(简称:版本4);除上述外,其五:1979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由瞿维整理并写作钢琴伴奏的版本(简称:版本5)。


《全集》的编者称版本1为“在延安创作初稿”,版本2为“在苏联的重新修订稿”。似乎是后者是前者的订正版,事实上前者的影响无论过去或现在似更为深远。版本4和5也是以这个版本为蓝本并参考版本2或3而改写或重新创意的,但也难以说后两者是前两者的精华本。


版本1是个成熟的作品,它的许多艺术细节是精美的。若作为版本间的对照研究,它的许多设计仍较严谨,后来有的一些艺术加工在许多方面似仍没超越"初稿”,这包括词曲关系、构思、段落、句子的处理,例如:

《怒吼吧,黄河》的歌词结构按内容划分为三个段落,即“怒吼吧,黄河”至“发出战斗的警号”;“啊!五千年的民族”至“苦难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至乐曲结束。在第一个大段落中“掀起你的怒涛”等诗节是“怒吼吧黄河”的形象化的推绘,在此,作曲家把它划分为另一个小段落,它们是二合一的,同在一个结构板块内。



因此,在a.“怒吼吧,黄河!"的诗结尾利用延长了的乐音和后句子直接联系起来;同样,在b.的此处,虽有三拍半的休止,但乐队织体的节奏型是始终如一的,进入新段落时才改变音型,他以此来划分段落;与上述不同,在c.的此处,不仅休止了七拍半,而且转人了新调,全奏的响亮的乐队音乐也突然地改为弦乐组的震音,于是音乐情绪有了鲜明的改变,这显示着一个新段落的开始;d.和c.的设想也近似,只是由于钢琴旋律多次的由髙而低的进行,由ff至mf有层次的逐渐的力度变化,使前后段落的对照更明显了。若说版本1和2 全曲的音乐结构是由三个板块组成的,那么4和5是四个板块;若说前者的音乐是用同一腔调为起点而以三度关系的往上移动、变化、发展出强烈的近似“怒吼”的乐音,继而是它的四面八方的复调式的回响,而这种回响不是减弱而是不断地增长的;而后者只是在“怒吼”似的乐句后的另一种腔调的对照或补充,这点,在版本5中表达得更充分。无疑,改写者可以改变原作的一些结构而另创新新意。我只是说:新出现的版本定有新的意图,但不一定全优于原作。它们可能在某些 方面有发光的东西,与新的演出形式相配合的东西,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顾此失彼,为偏爱某些现场效果,反而失之于零碎,没有原作艺术结构上完整。


版本1是部大俗大雅之作,其声乐部分可供略会唱歌的广大群众演唱,此时可说是意气昂扬,万民同歌一曲,这一点是其它版本所不及的。版本5似有这个愿望,也具有它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可惜各曲难易程度不一,尤其是最后一章的两个转调A—F—bB)、且音区也扩宽,又增用了半音和声、演唱难度增加了,但效果并不一定很好。例如例一的d.,其中从A到F的由三个升记号改为一个降记号的转调,声音不是更强烈、更鲜明,像“掀起怒涛"、“发出狂叫”那样;由于调性色彩的改变,也由于同一音名的下大三度的转换而变得稍暗淡,有一种松驰之感。.从大众化的角度,它仍代替不了版本1所担负的社会作用。


若系用版本1的声乐部分(包括朗诵),出版一个带钢琴伴奏的版本,那将是一本畅销书;若出现一个带或易或难的民族乐队或管弦乐队伴奏的演出版本那就更完美了。


版本2是星海经过两年余的创作磨炼和演出活动后的反思之作,在某些方面,它较之前稿写得更充分,表情达意也更深了。例如,在《黄河船夫曲》的尾部:

版本1与2相对照,后者明显地把“决一死战”的词汇更为强调,并在其髙八度音程上到达音乐髙潮(当然,3-4小节上声部的十度距离音响并不好),此构思为以后各新版本所引用。但以后的转调进行又为各版本所不取(见C.),它们都维持在原调上结束。版本4 在这个髙潮中又作进一步发挥,相当生动。但我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改动原作的旋律进行(见括号处,即把 A改为B),把所有的"划哟,冲上前”昀旋律都改变了节奏,在《黄河》钢琴协奏中也是这样。


有一个由莫斯科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版本2的录音(见b.),在第五小节之后,删掉原三小节的停顿,即进入“嗨哟”开端的转调片断再而进入合唱的结束,这个不中断的进行目的是使前后连成一片,使后者成为前者的音乐补充,后再完全停顿下来。至于乐曲结束前的那个转调进行,听来还算顺耳。


作曲家在音乐结束之前为什么又转换调性?


星海所写的众多群众歌曲,绝大多数都采用大调性。在此,版本1似结束在平行小调的主音上,但乐队的和声却仍用大调的主三和弦,合唱上的那个结束音属于它的附加六度音。因此,可以这样推论:这个结束前的将原旋律进行移髙一个小三度音程的移调,目的是要回到原主音D音上,使前后段落的中心音统一起来。但这个音还是作为大调主和弦的附加六度音,即停顿在F大调上。但是,这个转调的和弦配置也是有些不当的:前后调性关系稍远了(在bB大调上),若配以 F大调的和声会通顺些,何况乐曲也是结束在这个调性上的。至于这个转调的出现是否需要?却又是另一个需要商讨的问题了。


在这个版本中,其中有些和弦结构和应用,一些声部组合或织体写法均具有创造性和想像力。例如:《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的开头“嗨哟!划哟!”那个乐句的和弦配置:版本5用的是两个纯四度音程,它过于协和;版本4用的是大二度音程后进入小三度音程,和声稍有紧张度;而版本2用的是主长音和它的属七和弦,这个包含大七度音程的组合是新颖而尖锐的,它与船夫拚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呐喊声相得益彰,十分传神。又如:《黄河怨》中"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那段独唱中的女声伴唱,那些平行七和弦和三和弦的连续下行,如泣如诉,这是多么好的天才的音乐想像。


版本2的音乐壮丽地表达了民族的浩气,但要演出它,除外部条件外,实话实说:它本身也需要在充分表达原作精神上的再整理。这里,焕之已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这部作品是在卫国战争中改写,那时实行粮食配给制,人民只能分到少量的麦包,而星海的口粮只能由中国朋友在自己的配给中再分给他,可说是住无定处,食不裹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赶写出了这样伟大的作品。以后,没有演出机会,又无条件安下心来仔细推敲,因此,在和声、织体、配器上尚存在不算太少的问题,是不足为怪的,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它。


因此,组织力量、充分尊重星海的原意而进行再整理,最后出版一本思想艺术性强的、具有较髙水平版本2,是非常必要的。版本2区别于版本1,它并非为业余演唱者而写,也区别于版本4和5,它更强调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它将运用各种复杂的艺术手段。


本文重点是议论版本1和2,希望看到星海原版的(除作写作技术性订正外)《黄河大合唱》版本早日问世。

至于版本5,它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版本4,有学长严良堃在倡导,二十多年来一直永葆舞台青春,今后仍将如此。希望有更多的、具有新意的、艺术个性鲜明 的各种形式的《黄河大合唱》新版本问世。


(99年6月14曰为"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 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发言而写)

(责任编辑于庆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 2025 黄河大合唱 http://www.yellowrivercontata.com 京ICP备1600852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4929号